2009年5月1日星期五

从神诞延伸到民族“文化节”

从神诞延伸到民族“文化节”

谈“三月初三鑼鼓響”潮州鄉音民俗廟會

“…..把 庙会当成难得的民俗文化节场,新山潮州人的社团七年来进行着一个打造庙会品牌的文化工程,名叫“三月初三锣鼓响”。节场的时间元素是农历三月初三。此日是 潮州人供奉的元天上帝的神诞,也是古人的春游佳节。节场的空间,依旧是柔佛古庙那个熟悉的庭院。打造的重点,是那些渐渐被城市人疏远或遗忘的民间艺术及日 渐稀罕的家乡口味。…...

柔佛潮州八邑會館主办的“三月初三鑼鼓響”已渐渐成为新山,续柔佛古庙游神盛会,另一个多元性的民俗庙会。在短短的6年內, 新山潮州人把农历三月初三潮州人供奉的元天上帝神诞活动发展成具有潮州风味的潮州鄉音民俗廟會。然而,元天上帝神圣寿盛会的参拜仪式在整个潮州鄉音民俗廟會活动里是最盛大且庄严的。

尽管如此,“三月初三鑼鼓響”的宗教色彩并不浓。反之,它已成为新山不只是潮州艺术单位,而是各族各籍贯民间艺术团体的表演平台。它让中华文化,尤其是潮州文化有一个伸展的空间。 表演者的参与(参加)以及观众的参加(或参观)都不限制于种族,信仰及国籍。“三月初三鑼鼓響”是个多元性的文化活动勝过一个单一种族的神诞活动。

“三月初三鑼鼓響”是新山人對潮州文化的一種綜合性、立體性的表現,也體現出潮州人對文化的熱情。 尤其协办团体柔佛潁川陳氏公會儒樂團、鎮安古廟大鑼鼓及柔佛同奉善堂锣鼓队和潮乐队等在“三月初三鑼鼓響”展现了有素質和有深度的演出后,使到“三月初三鑼鼓響”不只在新山落地生根,而且已經開花結果。 新山華社成功把“三月初三鑼鼓響” 活動帶起來,讓全世界知道,使之成為新山潮州人甚至華社的品牌,並且將品牌打響;但響噹噹的品牌在未來是好是壞,須待大家努力。

2008年 戌子年“三月初三鑼鼓響”潮州鄉音民俗廟會节目丰富多彩,除了有本地的表演单位外,也邀请到中国潮汕多个文化单位前来“助阵”。往文化源头跨进了很大的一 步,与潮汕原乡的文化历史及民俗接了轨,使本届庙会在层次上相等于潮州乡音民俗的“文化节”。重点节目包含四月五日晚上的<潮州文化讲座会>,由杨群熙教授主讲“潮汕民俗文化” 。活动由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协办,地点是宽中讲堂。四月六日上午的<潮州美食节> 有柔佛潮州八邑會館特邀潮州三大名厨介绍及制作潮式美点。活动由潮州韩山师范学院协办。地点是柔佛古庙。

<三月初三锣鼓响>潮州乡音民俗节目之“侨史敦煌”的侨批展,由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协办。展览将在46日开始为期3天在柔佛古庙展出。其他活动有46日晚上的<三月初三锣鼓响>潮州乡音民俗廟會开幕式及潮州大锣鼓等表演、47日晚上的<潮州乡音文娱大汇演>48日上午的<元天上帝神圣寿潮州传统祈福仪式>、下午2时的<儿童庙会>及晚上的<食茶看戏>文化节闭幕式。当晚剧目有<京城会>,<宝莲灯>及现代潮剧小品<一百元> 节目

如此丰富的潮州乡音民俗“文化节”,身为潮人,或者关心华人传统文化的我们,怎么能错过呢?(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孙彦彬 2008年4月8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