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5日星期二
元天上帝与龟蛇二将.
陈声洲整理
自古以来,浩瀚的宇宙都充满着伟大及神秘的色彩,宇宙瞬息万变中自有它永恒的定律,仿佛浩瀚冥冥的宇宙间自有主宰者的存在,仿佛主宰着天地万物,生息万变。
宇宙间的星宿对于人们更象征着光明,希望,方向,指引及正义。星宿中星体的存在和运行自有它神秘的面纱及无穷的力量。这…就开始了人们对星宿的崇拜,信仰及寄托。
中国古人在殷代前后就记载着,宇宙共存在着二十八星宿,分布为四方七星宿景象。每一方的星宿更想象为吉祥动物的形体。它们分别是,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以及北方玄武。
北方玄武呈龟蛇合体拥抱景象,龟为玄是虚星属水,蛇为武是危星属火,故称北方玄武。因此据多方记载<玄武上帝>是属北方之神,更是所有星宿中享有最崇高的地位。柔佛古庙之<众星拱北>及<总握天枢>就道出了玄武上帝的崇高地位。
<玄武上帝>自宋朝,明朝及清朝因为避讳帝称,从此圣驾尊称为<元天上帝>。元天上帝…据宋朝方田子编撰记载<元天上帝>乃<太上老君>八十二化身,黄帝紫云元年三月初三托胎于净乐国善胜皇后;为净乐国皇太子。
但皇太子不愿继承皇位,一心向佛,潜心会道,皇太子十五岁辞别父母,只身入湖北太和山苦行修炼,在绝壁岩洞苦修四十二年,终于在九月初九清晨得道升天。
<玉皇大帝>封称为<玄武上帝>,派遣镇守北方天界人间,降妖除魔,普福生灵,操扶社稷,恩泽人间。由于神恩浩荡,法力无边,威震北方,更有传言太和山<非玄武不足当之>自此太和山改名为<武当山>。
<武当山>为道教名山之一,古称:方圆八百里,高险幽深气势磅礴,山景以雄为主,兼有险,奇,幽,秀的壮观。
<武当山>具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崖,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石,九井,十池,九台。主峰<天柱峰>海拔一千六百一十二公尺,素有<一柱擎天>的美誉。
因此武当山唯<玄武>足以当之。
一直以来元天上帝得道神话传说纷纭,据陆丰碣史玄武山史话<神话今览>记载,民间更传闻…
传说一,玄武上武当修道途中,头髻不小心被红柿树枝勾跌,披头散发之相更遭祖师责备不守道规,罚惩他刻苦多修几年。
传说二,玄武上武当修道途中,眼见山坡一群肥牛,就随口称道:这牛好肥!结果被祖师责为,还未净心,焉能入道修真,祖师更将玄武赶下武当山。
一心修成正果的玄武,为了净化心境毅然取刀,自行剖腹,取出肠胃清洗于河中,此一举动更感动了玉皇大帝。从此民间为了避忌及尊重都不以红柿及牛肉供奉元天上帝。
龟蛇二将,据<玄天上帝启圣录>,<神仙通览>,<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仙鉴>及<北游记>分别记载;龟蛇二将原身是圲离二气,水火二将。龟为皎陵圣水大元帅;蛇为丹陵圣火大元帅。
据说元天上帝于武当山修炼之时,渐入仙道;但五脏之脏尚未去除;除此之外元天上帝修炼期间不食五谷,肠胃饿的直闹翻腾,元天上帝杂念顿生,无法定心修成正果。
最终通过天庭<妙乐天尊>协助,把心一横取出肠胃抛于武当山岩底下。
九月初九清晨元天上帝终于自觉身轻,杂念全无,修得正果,得道升天。但,山岩底下的肠胃却沾了<武当山>中灵气,转变成为龟蛇二妖,龟蛇二妖,兴妖作怪,祸害人间…
元天上帝亲自下凡,手握北斗七星宝剑大显神通降服此衍生於罪过的胃肠,龟蛇二妖。自此龟蛇更归顺于<元天上帝>,凡间更是风调雨顺,社稷安 泰。
玉皇大帝更封赐龟将为<地轴太玄水精,育阳将军,黑灵尊神>;蛇将为<天关太玄火精,命阴将军,赤灵尊神> 。
今天<元天上帝>已是中国武当道教在众多供奉神灵当中,位置最为显赫的神明,地位更媲美于三清,四御及十方天尊.<元天上帝>手握北斗七星剑,执黑旗,左右龟蛇二将,象征着天界人间正义之神.除妖魔,降鬼怪,护国安邦,恩泽全民,造福人间.
元天上帝的故事
自古以来,浩瀚的宇宙都充满着伟大及神秘的色彩;当人们有所期待,有所祈求都自然的望向天空。
仿佛在浩瀚的宇宙间自有主宰者的存在.宇宙里的星宿,对于人们更象征着光明,希望,方向,指引及正义。据古代中国神话的多方记载,宇宙共存在着二十八星宿,分布为四方七星宿景象。 它们分别是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以及北方玄武。
北方玄武--其星宿景象呈龟蛇合体。北方玄武原是天上镇守北方之神,称号为<玄武大帝>。
<玄武大帝>,宋朝避讳改玄为真,号称<真武大帝>。时至明朝地位更为显赫而被追封为<玄天上帝>,直到清朝年代又再避讳帝称,改玄为元。从此圣驾尊称为<元天上帝>。
元天上帝得道升天,成仙的由来.....
据宋朝方田子编撰记载,<元天上帝>乃<太上老君>第八十二化身。托胎于净乐国皇后。也有记载<元天上帝>更是隋炀帝时。玉皇大帝将自己三魂之一化身投胎于净乐国皇后。
黄帝紫云元年,净乐国善胜皇后,怀胎一十四月。三月初三净乐国王太子降临人间,王太子自小潜心会道,厌恶尘世,不愿继承王位。王太子更于十五岁之时,辞别父皇母后,只身前往武昌太和山修道练身。在绝壁岩洞苦修四十二年的王太子,终于在九月初九的清晨,得道升天。
玉皇大帝封称为<玄武大帝>,派遣镇守北方天界降妖除魔,并下降人间,普福生灵,操扶社稷,恩泽人间。
由于神恩浩荡,法力无边,更有传言太和山,<非玄武不足当之>,自此太和山改名位武当山。
除此之外,南方民间更有传说,<元天上帝>民间俗称<上帝公>。原为民间屠夫以杀猪为业,但性情至孝至义。
晚年时分,他悔悟自己的行业,杀孽过多,难积阴德。他毅然放下屠刀,隐入深山,欲行修性。在苦修的岁月,观音菩萨更曾化为民妇试其诚心。 在苦修的岁月,一日忽得神明感召,欲除杀孽之罪,须刀割自身腹肚,取出脏腑,洗清罪孽于河中。他毅然的遵意而行,果断的剖腹河中。至诚的除杀孽,修正果之心终于感动天庭。 最终他修成正果,升天庭,入仙界。玉皇大帝更封称他为<元天上帝>
但,一天他弃於河中的胃脏却变成龟妖,肠却变成蛇妖, 龟蛇二妖,兴妖作怪,祸害人间。
<元天上帝>亲自下凡,降服此衍生於罪过的胃肠,龟蛇二妖。
自此凡间风调雨顺,社稷安泰。
从此民间更供奉<元天上帝>为消灾消难,祈福许愿的菩萨神明。更尊称为<大老爷>。
自古以来<元天上帝>更是中国武当道教在众多供奉神灵当中,位置最为显赫的神明,地位更媲美与三清,四御及十方天尊。元天上帝手握北斗七星剑,执黑旗,左脚踩龟,右脚踏蛇。象征着天界民间正义之神,除妖魔,降鬼怪,护国安邦,恩泽全民,造福人间。
三月初三,元天上帝与黑令旗
自古以来,浩瀚的宇宙都充满着伟大及神秘的色彩,宇宙瞬息万变中自有它永恒的定律,仿佛浩瀚冥冥的宇宙间自有主宰者的存在,它犹如就主宰着天地万物,生息万变。
宇宙间的星宿对于人们更象征着光明,希望,方向,指引及正义,星宿中星体的存在和运行自有它神秘的面纱及无穷的力量,这就开始了人们对星宿的崇拜,信仰及寄托。
中国古人在殷代前后就记载着,宇宙共存在着二十八星宿,分布为四方七星宿景象,每一方的星宿更想象为吉祥动物的形体。它们分别是,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以及北方玄武。
北方玄武呈龟蛇合体拥抱景象,龟为玄是虚星属水,蛇为武是危星属火,故称北方玄武。
据多方记载《玄武上帝》是属北方之神,更是所有星宿中享有最崇高的地位;柔佛古庙之《众星拱北》及《总握天枢》就道出了玄武上帝的崇高地位。
《玄武上帝》自宋朝,明朝及清朝因为避讳帝称,从此圣驾尊称为《元天上帝》。
元天上帝黑令旗原称玄武旗,俗称黑令旗。
民间传闻有一相传《元天上帝》一心向佛求道,进入武当山修道之时,途中经过溪边,看见一位妇人单身无助的正在痛苦生产,妇人请求《元天上帝》替她清洗一块 生产使用的妊产布块。《元天上帝》心想既然已经立志修道,决不能再沾血污之物。但眼见妇人孤苦无援又不忍拒绝,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元天上帝》就以竹竿挑 起妊产布块,放入河中来回漂洗。最后,《元天上帝》将妊产布块清洗干净,从河中挑出举起之时,神奇的是,妊产布块竟然变成了一面黑色令旗!原来这位妇人乃 是《观世音菩萨》所化,特来试探<元天上帝>的为人善根及修道决心。
据《道藏》《元洞玉历》记载,黑令旗就是由《元始天尊>专赐《元天上帝》下凡收伏《六天魔王》的黑旗令。
据《神武今鑑》《御赐匾额碑》记载,咸丰十一年间,陆丰碣石玄武山镇,总兵李扬升率领舟师前往广西梧州进剿逆匪,李总兵与逆匪大战之时,得到《元天上帝》显灵相助,突然狂风四起,天上黑旗纷纷排空而下。
众贼逆匪眼见神明显灵,神威显赫,心慌意乱,心寒而溃败於林总兵舟师。如此神威,李总兵更上谕皇帝感激神恩,为《元天上帝》颁发匾额,加荣封号。
同治年间,为表神恩浩荡穆宗皇帝亲赐《威宣岭表》匾额高挂玄武山元山寺殿堂,从此《元天上帝》黑令旗声名远播。
《元天上帝》原称《玄武上帝》,据(古书说文解字)对玄的注解为:黑而有赤色者为玄。据传,当初《元天上帝》下凡除妖之时,三清特赐其披发跣足,金甲玄袍,左右龟蛇,手执黑令之形态。
《元洞玉历》谓称:黑令一出,调兵遣将,降妖除魔,威力无穷,法力无边。《元天上帝》执用黑令之时,能够敕令赤黑二道灵光,同时遣调龟将~地轴太玄水精,育阳将军,黑灵尊神;蛇将~天阙太玄火精,命阴将军,赤灵尊神。
五营神兵与五营令旗,五营乃是受过历代帝王敇封的正神天将;分为东,西,南,北,中营。每一营都有各自所属不同兵马,不同颜色的令旗,分别为东方青龙,东 营青旗,号称九夷军;西方白虎,西营白旗,号称六戎军;南方朱雀,南营红旗,号称八蛮军;北方玄武,北营黑旗,号称五狄军;中方麒麟(黄帝),中营黄旗, 号称三秦军。
而五营中的,北营玄武黑旗共有天兵神将兵马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北营玄武黑令旗,更是五营当中最为特殊象征着降妖除魔,永保平安,福泽人间的黑旗令。
今天玄武黑令旗已是众多善信出门在外及高挂家门的镇邪,平安及正义之旗。
《元天上帝》手握北斗七星剑,执黑旗,左右龟蛇二将,象征着天界人间正义之神,除妖魔,降鬼怪,护国安邦,恩泽全民,造福人间。
三月初三是《元天上帝》圣驾降临人间的福日,三月初三更是圣驾的万寿之日,三月初三更已是所有道家善信向《元天上帝》答谢神恩,祈福许愿的良辰吉日。
2009年5月1日星期五
从神诞延伸到民族“文化节”
从神诞延伸到民族“文化节”
“…..把 庙会当成难得的民俗文化节场,新山潮州人的社团七年来进行着一个打造庙会品牌的文化工程,名叫“三月初三锣鼓响”。节场的时间元素是农历三月初三。此日是 潮州人供奉的元天上帝的神诞,也是古人的春游佳节。节场的空间,依旧是柔佛古庙那个熟悉的庭院。打造的重点,是那些渐渐被城市人疏远或遗忘的民间艺术及日 渐稀罕的家乡口味。…...”
柔佛潮州八邑會館主办的“三月初三鑼鼓響”已渐渐成为新山,续柔佛古庙游神盛会,另一个多元性的民俗庙会。在短短的6年內, 新山潮州人把农历三月初三潮州人供奉的元天上帝神诞活动发展成具有潮州风味的潮州鄉音民俗廟會。然而,元天上帝神圣寿盛会的参拜仪式在整个潮州鄉音民俗廟會活动里是最盛大且庄严的。
尽管如此,“三月初三鑼鼓響”的宗教色彩并不浓。反之,它已成为新山不只是潮州艺术单位,而是各族各籍贯民间艺术团体的表演平台。它让中华文化,尤其是潮州文化有一个伸展的空间。 表演者的参与(参加)以及观众的参加(或参观)都不限制于种族,信仰及国籍。“三月初三鑼鼓響”是个多元性的文化活动勝过一个单一种族的神诞活动。
“三月初三鑼鼓響”是新山人對潮州文化的一種綜合性、立體性的表現,也體現出潮州人對文化的熱情。 尤其协办团体柔佛潁川陳氏公會儒樂團、鎮安古廟大鑼鼓及柔佛同奉善堂锣鼓队和潮乐队等在“三月初三鑼鼓響”展现了有素質和有深度的演出后,使到“三月初三鑼鼓響”不只在新山落地生根,而且已經開花結果。
2008年 戌子年“三月初三鑼鼓響”潮州鄉音民俗廟會节目丰富多彩,除了有本地的表演单位外,也邀请到中国潮汕多个文化单位前来“助阵”。往文化源头跨进了很大的一 步,与潮汕原乡的文化历史及民俗接了轨,使本届庙会在层次上相等于潮州乡音民俗的“文化节”。重点节目包含四月五日晚上的<潮州文化讲座会>,由杨群熙教授主讲“潮汕民俗文化” 。活动由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协办,地点是宽中讲堂。四月六日上午的<潮州美食节> 有柔佛潮州八邑會館特邀潮州三大名厨介绍及制作潮式美点。活动由潮州韩山师范学院协办。地点是柔佛古庙。
<三月初三锣鼓响>潮州乡音民俗节目之“侨史敦煌”的侨批展,由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协办。展览将在4月6日开始为期3天在柔佛古庙展出。其他活动有4月6日晚上的<三月初三锣鼓响>潮州乡音民俗廟會开幕式及潮州大锣鼓等表演、4月7日晚上的<潮州乡音文娱大汇演>、4月8日上午的<元天上帝神圣寿潮州传统祈福仪式>、下午2时的<儿童庙会>及晚上的<食茶看戏>文化节闭幕式。当晚剧目有<京城会>,<宝莲灯>及现代潮剧小品<一百元>。
如此丰富的潮州乡音民俗“文化节”,身为潮人,或者关心华人传统文化的我们,怎么能错过呢?(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孙彦彬 2008年4月8日)
2009年4月29日星期三
灵魂的故乡

灵魂的故乡 (文自赵澄襄博客)
抵达马来西亚新山,是在3月下旬的一个夜晚。我们乘坐的班机降落在新加坡,因为新山就在对岸。
走出机场,盛夏的气息扑面而来,气温提醒了我,我已经站在赤道的边上。坐上前来接机的陈再藩先生的车子,向马来西亚驶去,心中充满好奇,第一次体验了在一个国度降落又马上进入到另一个国家的奇妙感受。
同车来迎接我们的还有在新加坡工作的新山人黄培贤先生,我们与初次见面的二位用潮州话交流起来,他们是二、三代潮汕人。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仅隔着一道海湾,车子驶上大桥,我想到了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
这次远道而来,正是应邀参加新山市一个文化品牌活动,由柔佛潮州八邑会馆主办的叫做“三月初三锣鼓响”的潮州乡音民俗庙会,我将在这儿向海外的乡亲介绍潮汕的民间剪纸和举办潮汕乡情题材剪纸展览。对于马来西亚的新山市,坦率地说,此前了解甚少,仅仅听去年来此参加学术研讨会的黄挺教授介绍过,知道新山系马来西亚潮汕人聚居的城镇,素有“小汕头”之称。为什么叫“小汕头”?我正在走近她。
只有半个多小时的车程,便跨越国境抵达酒店,会长陈泰昌先生赶来会面,在热情的主人安排下,我们领略了与汕头很相似的大排档环境和马来风味与潮汕特色相结合的夜宵。回到酒店已近午夜,从20层的窗口俯瞰新山市区夜景,整个城市仍灯火通明,令人对这个“小汕头”产生联想和期待。
可以这么说,在下来的四五天中,我始终带着惊奇的目光,打量着这些当年漂洋过海的潮汕人的子孙们,为传承家乡文化所做的一切。在夹杂着南洋味的乡音中,在一双双真诚的眼睛里,感受到“故乡”一词在这些海外潮人心中的份量。八年前,南洋商报原总编辑、时任会长的李树藩先生提议,在以往的三月初三神诞庆典中注入文化元素,做成一台文化大餐,以引导下一代热爱传统文化,如今“三月初三锣鼓响”已举办了八届,届届精彩,这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和心血!组织者为了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和孩子们参与其中,为了丰富多彩,为了原汁原味,为了年年出新,更为了有文化内涵,可说是费尽苦心,从这份节目单里,便可窥得一斑。这些天,我沉浸在感动中。
活 动开幕当天中午,我走进这座位于直律街上的百年古庙,与在国内看到过的许多古庙相比,柔佛古庙并不壮观,然而这座庙宇却是新山潮人思乡的精神寄托,也成为 百多年来每年举办民俗活动的场所,规模不大的古庙的凝聚力是惊人的。在古庙里的右侧,有一处被当地媒体称为历史回廊的地方,其实是呈马蹄形的展览室,长年 有柔佛古庙的历史文化图片展,这个展览的空间设计和内容编辑颇具匠心,体现出主办者的水准。这个中国式的长廊,将作为今年的剪纸、摄影文化双展的场地。院 子里搭起主会场的舞台,悬挂着特地在潮州定制的工艺繁复的绣屏,背景是红彤彤的剪纸海报,灯笼、灯光营造出喜洋洋的氛围,潮味特色铺天盖地,让你不敢相信 这是在远离故土的异邦。
在 这三晚两天的活动中,演出了几十个节目,有潮州大锣鼓、潮乐潮曲、潮剧折子戏、吟唱歌册、舞蹈等等,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节目全部是来自新山和各地各年龄层 潮人自发业余排练的,其中有很多是少年儿童,水平之高让人想到了演员们付出的汗水。从开幕到闭幕,我身在其中,有很多细节是这样的叫人难忘:
连续三个晚上,我注意到一个耄耋老人双手搭着拐杖端坐台前,自始至终目不转睛,又像在沉思,我想,老人或许想起遥远的岁月里,儿时的他跟随大人在乡里看戏的情景吧,“三月初三锣鼓响”于他便有了特别的意义。
我一直忘不了那个吟唱潮州歌册的15岁女孩,接受英文教育的她不识汉字,却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苦练一个月,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吟唱赢得掌声如潮。我感到困惑,身处海外的三、四代潮人能用实际行动去延续中华文化,而为什么我们身边生于斯长于斯的孩子们,常常把这些文化遗产不屑一顾?
我更没想到的是,这些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的潮汕童谣剪纸,在异国他乡会引发强烈共鸣,许多人对我提到《天顶一粒星》,他们甚至可以把整首童谣念出来。会馆青年团团长孙彦彬认为,把工夫茶、红果桃、花灯、鱼盘等潮汕风情剪入剪纸使人感到亲切。
感人的细节还很多,比如那位朴实的会馆总务谢树华先生,弯着腰教孩子们学唱童谣一脸认真;陈声洲先生捧着从老母亲家淘来的十几本残破的潮州歌册如获至宝;被称作潮州才子的诗人小曼首次登台“讲古”,被聚光灯照得汗流浃背;专程从吉隆坡赶来出演潮曲清唱的吴老板唱功不凡。还有为张罗潮州美食节忙得不亦乐乎的妇女们满足的笑靥;祖孙三代一起前来学习剪纸好奇而专注的眼神;在元天上帝圣寿参拜祈福的盛大仪式上,那无比庄严和虔诚的场面……
当演完最后一个节目,历时三天的“三月初三锣鼓响”曲 终人散,翌日,人们又回复往常,而组织者们在繁忙工作之余,又在想明年的创意了。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我感到新山的潮人是快乐的,因为他们心有所系,他们在 做着让当年漂泊到新山的先辈欣慰的事情,把从故乡带去的传统延续下去。在开幕式上,柔佛潮州会馆会长陈泰昌和工委会主席陈耀宽在致辞中都抒发了这种心愿, 而新山中华工会会长林奕钦和团结文化艺术文物部副部长邓文村的讲话更表达了保护文化遗产的迫切心情,邓部长的这句话,可以作为新山潮人之所以孜孜以求的注 解:“我们在寻根之余也要在生长之地扎根,推动追本溯源风气,让后辈们认识自己根源及在本国生存的根本权利。”新山潮人在弘扬中华文化中获得了慰籍和尊严。
从 踏上马来西亚时起,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乡情在这儿这么有力量,海外潮人对故乡的感情为什么超过本土,在新山这些日子里我找到了答案,其实这也是必然的,离 开故土越远,离开越久,你的情结就越重。人活着都要有一种精神的寄托,故乡是海外潮人的根,于是,潮汕便是他们精神的家园,灵魂的故乡。祝福他们。
2009年4月28日星期二
2009年4月25日星期六
2009年4月23日星期四
己丑三月初三后平静心情的感思
不可否认八年来的《三月初三锣鼓响》已是一个马来西亚华裔的品牌民俗庙会,不过我想八年后的《三月初三锣鼓响》更重要的并不只是要单单展现及汇集潮汕文化罢了,而是应该定位在更有意义的发扬及传承的使命上。
开始构思节目时除了保有一直来的节目外,我雄心万丈的想搞个从来没有的潮州大锣鼓观摩赛以配合我们的主题《三月初三锣鼓响》,让三月初三响的更响,让潮州 锣鼓响彻云霄。距离三月初三锣鼓响还有九个月时,我就很用心设法通过各个管道去联系柔佛州大部分的潮州锣鼓队,令人丧气的是除了新山的镇安及同奉外也只有 两支队伍表示可以考虑。我想单靠柔佛是不行了,但我不死心再接再厉的联系芙蓉及吉隆坡的锣鼓队,可是结果又是冷水浇头;没关系我想还有新加坡,但是最后我 承认我的雄心是过于万丈了。
不过觉得可以深思的是大部分回拒的负责人给的原因都是在说我们是老人锣鼓,我们是打斋锣鼓,甚至有些还说我们是死人锣鼓,死人锣鼓怎么去比赛呢?天啊,一个我们常引以为荣潮州人的音乐奇葩及文化精粹竟然成了这个样子,我想这就是老化及如何传承的关键了。
潮州锣鼓观摩赛的概念瓦解后,我想起了去年潮州韩师薛院长说过的一些话,他说在三月初三庙会里他看到的一点是,表演者彼此之间都互相交替做着观众的角色, 也就是你上台时我看;我上台时到你看的情况。积极的想法是好的互相交流及砌磋嘛,但撇开这些表演者及工作人员之外我们真正出席的观众的还有多少呢,若是这 样的话我们的文化该怎么发扬及传承呢?
对于发扬及传承,我时常在想该向什么人去发扬去传承;又该怎么去发扬去传承。我个人的想法那一定是小孩及青少年;因为我自己在家里确实是发扬及传承无方, 所以我孩子们都不懂。最糟糕的是有时我尝试和他们说一点潮州话时,他们竟说难听死了,你可以不要说吗。唉,再这样下去我家就没有潮汕文化了!
因此,接着的构思我朝向雅俗共赏及引起共鸣的方向。我想起了以前我小时候我妈妈经常躲在房里独自在唱的歌册;我婆婆拜神粘在那些供品的剪纸;以前我家还没有电视时我妈妈常拿着收音机贴在耳边听的讲古(后来才知道她是节约电池,开得小小声)。
开始时,我就和一些长辈说起我的构思,有人就和我说歌册没有舞台的观赏性,还好剪纸及讲古大家都没意见,要不我又要大费周章了。可是我就觉得歌册好,琅琅 上口容易引起共鸣,更重要的是它对潮州人有它一定的社会意义及感情。我找来同奉阿云,她一开始就和我说可以吗,你会给人骂死,我讲不怕,是我死不是你死; 我还特别吩咐她,找个小女孩来唱再加点创意就有观赏性了。她找来了一个只有14岁还不会看中文字的许静薇再加上竹板带出来的节奏感,幸好第一个晚上就造成 了一个小轰动;看到这情况,我就大主大意叫阿云明晚再来一个,不过改点方式带动大家一起唱,结果满场响应大部分的人都对着荧幕配合唱。高兴的是我妈妈还和 我说,那些老人家们还交头接耳说我家也有歌册,我的歌册是收藏了多久了,我也会唱歌册等等。现场记者们也竞相的在访问有关歌册的事了。我想这就是雅俗共 赏,引起共鸣了。另外我也看到一些小孩也对着荧幕一起唱,虽然可能他们是用着华语在唱,不过这已是发扬及传承的第一步了。
对于潮州剪纸,我要感谢再藩,虽然他很忙,还好他自动请殷说这件事由他来,说真的我最怕这种国际接轨的事务了,又花钱又花时不断跟进又容易出差错。再藩和我说到时在儿童庙会的现场搞个大家来剪纸,结果那天妈妈孩子一起来剪纸,这又是一个群众参与的温馨场面。
潮州讲古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虽然时间稍长一些但再藩确实讲得好讲得有感觉。我孩子们好奇的问,那个人在讲什么?虽然他们听不懂,但他们还会看中文字,对着荧幕他们不停的问,陈旭年是我们潮州人吗,柔佛古庙是他建的吗……我想这也是在发扬及传承了。
儿童庙会里颍川儒乐呈现的儿童潮剧《十八相送》,两个小演员惟妙惟肖的表演,出席的大部分小朋友是听不懂的,不过他们却是看的津津有味。
第二晚颍川儒乐的张伟彬小妹妹唱着《大狗兄》里的一段词~potong kayu斩柴屐(潮语),我就听见有个小孩在问着妈妈,什么是柴屐?用小孩的演出引起兴趣这也是一种发扬及传承的管道呀!
总结而言,我提出几个浅见……
对于传承与发扬的使命,我想在不离潮汕文化及传统节目的前提下可以呈现更多能引起小孩,青少年们好奇,共鸣,参与及欢悦的节目。
探讨把儿童庙会或学艺颁奖改在晚间的可行性,因为除了白天太热也能方便更多人出席以增加晚上庙会出席人数。(若获奖人过多,可区分组别分几晚进行)。
会馆该扮演潮汕文化发扬及传承的领航,可以召集我们的协办团体好好探讨彼此如何互相协调,配合及互补的一起把潮汕文化及《三月初三锣鼓响》推向另一个高峰。
最后,这些都是尚有《三月初三锣鼓响》余温下的一点感思。